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农村智慧养老发展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22 16:48:37     来源:中国人口报(2022年10月28日) 分享到: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增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让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农村的老年群体长期以体力劳动为主,身体状况较差、收入水平较低,生活环境及周边配套设施等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面临的各类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养老机构类型单一,多元化服务尚未形成。目前,尽管各地设有公立福利性质的敬老院,但部分设施配备不足、保障标准较低、市场化运行机制未广泛形成,一些处于勉强维持运营的情况。多数养老机构没有内设医疗机构,医养结合能力较弱,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水平不足,老年人看病不方便。二是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偏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缺乏和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对于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无法准确、高效地提供对应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其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农村老年人的自身收入不高,绝大部分需要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缺乏稳定性。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为做好新时代农村养老工作,需要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构建“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有效整合各种养老资源,发扬孝亲敬老、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积极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首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为农村智慧养老发展提供趋势引导和政策支持。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公立福利性质的敬老院规模和数量,提升软硬件水平。在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事业过程中,从具体需求分析着手,以入户排查、电话访问等方式全面摸排所在地区老年居民的基本情况,关注其身体状况、生活习惯、行动轨迹以及周边现有养老机构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专项资金加大对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研发投入,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资源,对老年人突发疾病等情况提供实时预警和应急方案。同时,按照“政府财政投入一部分、驻地单位赞助一部分、通过政策减免一部分、公益金补贴一部分、社区力量支持一部分”的思路,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激励和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服务体系,采取购买、置换、租赁、回收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闲置或废弃的学校、工厂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解决养老服务场所用房和土地利用问题,合并拓展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满足农村居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其次,要积极构建县、镇、村三级贯通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养老服务网格,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社会。在县级层面,成立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发挥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应急支援、培训示范、机构监管等作用。开通养老服务专属热线平台,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查询、应急响应等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科学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高龄老年人、独居老年人属于特殊群体,大多存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上网等问题,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上门服务或定点开设知识讲解课堂等方式,确保广大农村地区智慧养老政策宣传全覆盖,提高他们对智慧养老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尽可能让每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有机会从中受益。在镇级层面,探索建立镇社工站和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工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将相关信息转推给相应商户或公益组织,由其提供专业上门服务,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具备全托、日托等功能,通过线上组织开展养生课堂、文化讲座、心理咨询等,线下开展助行、助医、助洁、理发、洗衣等志愿服务,满足不同类别老年人物质及精神层面需求,提升生活的舒适度、方便性、幸福感。在村级层面,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主观能动性,统筹政府补贴、村级扶持、慈善捐赠等资金,设立邻里互助点和日间照料站,推行“邻里互助﹢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将邻里志愿者与受助老年人结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邻里互助对子,利用一键呼叫设备,切实解决空巢、留守、独居老人日常急难问题。积极落实“老年爱心午餐”项目,实行“财政补一点、集体筹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让老年人用较低价格享受营养午餐,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同时,依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免费提供保健、康复等服务。

  再次,要着力打造高层次高素质服务人才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为帮助农村老年群体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相关培训至关重要,要通过培训帮助其掌握智慧养老相关理念及基本技术,确保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管理体系按照标准不断完善和规范。积极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协助村“两委”孵化老年互助协会等组织,培养、吸引更多老年照护专业人才及智慧养老相关专技人员、设备维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等加入服务队伍,开展经常性、系统化的护理技能及沟通技巧培训,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同时,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人相关社会组织作用,鼓励支持爱心企业、成功人士、乡贤能人利用节假日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增强互动、倾注关爱、弘扬美德。

  现实而言,农村智慧养老目前在政策方面得到了很大支持、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扬长避短,补齐短板,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去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张欣毅 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组织人事处


    编辑:汪婷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