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对于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内在力量和底气。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陕西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独特优势,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构建国际传播体系,讲好陕西故事、丝路故事、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重视传播主体建设,健全媒体间协作机制。传播主体在国际传播中起主导作用。在数字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更加需要壮大多元传播主体、统筹各类传播资源。一是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队伍建设。积极动员引导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发挥所长的各类主体进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让普通受众也能成为传播主体,为宏大叙事提供鲜活的个体视角。充分激发优秀传播者的潜力活力,加快形成多渠道、多形态的全媒体国际传播格局,展现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要发挥各传播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形成传播合力。进一步整理分类细化省内文化资源,形成全面清晰的数据资料库,由专家学者进行权威专业的研究解读,为传播内容提供理论支持;有关文化组织或机构应积极捕捉文化传播热点,为国际传播提供资源支持;充分发挥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中华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三是要平衡好文化监管与服务,为国际传播创造良好生态。不断深化各地区各部门国际传播专项协作,为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服务保障。
讲好陕西文化故事,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鲜明标识。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灿烂辉煌,以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独树一帜,要挖掘利用好丰厚文化资源。一是要进一步将陕西文化故事讲深、讲透、讲活,使之成为国际传播的生动案例。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山河诗长安》将陕派说唱、水袖、鼓乐等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要持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凝练出兼具地方特色与国际传播价值的议题、素材、故事,增强中华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二是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国际传播重要素材。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要在活态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与动漫、电竞等现代产业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在国际传播中展现其魅力。三是要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文旅融合品牌塑造,使之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优化以西安为中心、全省联动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竞争力强的精品路线品牌,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吸引国外旅游者前来打卡。
探索国际传播模式转化,实现情感共鸣。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国际传播必须通过传播模式的转化,在网络空间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一是要利用交互式设计创新国际传播方式。充分运用各类数字平台的传播功能,借助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虚拟仿真等,洞察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喜好或诉求,实现“信息找人”“用户—信息”的动态匹配。适时运用微视频、AIGC应用等创新传播语态,达到“共情”“共鸣”“共振”的效果。二是要实现从接受式传播向沉浸式传播转变。在传播过程中通过算法分析、数据研究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习俗、接受习惯,找准切入点,实现与受众的良好互动。三是要加强省市间的协同联动,推动裂变式传播。要通过线上线下加强互动,衍生裂变出持续性国际传播话题,形成良好的文化交流局面,扩大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合作。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国际传播服务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是要以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产业。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区域间的资源整合,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迭代升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要依托数字技术助力文化“出圈”。如大唐不夜城凭借沉浸式实景演出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省内多个红色景区依托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场景。陕西要继续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多层次、个性化、体验式的文化设施,创新街景式、融入式、沉浸式的艺术表演,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助力文化输出全面升级。三是要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将直录播技术、云存储技术、多点分发技术等应用在优质文化资源的汇聚共享上,助力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推动对外文化交流。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是新时代新征程陕西建设文化强省的新任务。一是要深入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面向不同国家举办文物展览、博览会、旅游推介、研讨交流、项目合作等重大活动。重视对外交流平台和驻外办事机构功能的发挥,健全多个领域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提高国际人文交流水平。二是要创新文化国际传播方式。积极发展动漫、直播、微电影、H5等多种融媒体形态,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打破时空限制,让数字化技术成为陕西元素国际传播的新载体,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三是要加强文化陕西的整体品牌塑造和宣介。通过文艺作品、影视剧、广告、体育赛事等多种途径拓展陕西文化国际传播渠道,持续提升“国风·秦韵”“丝绸之路万里行”等外宣品牌知名度。建好用好陕西国际传播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元化、多语种传播,推动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向世界展现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新陕西,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董宇璞 张欣毅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