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文旅融合发展是以生态农业为核心基础,推动乡村旅游与生态资源、文化底蕴在产业对接中有机融合,与乡村振兴存在天然的契合关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在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中,文化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纽带和根基所在。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既是时代课题,也是发展任务。各地要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休闲为形式,挖掘乡村更深层次的价值,通过互相融合形成新的乡村旅游类型,全方位促进乡村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坚实保障。
文旅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路径。通过整合乡村优质资源,可有效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增长引擎。一是要充分利用乡村的农业资源,创新文旅与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农事体验项目。通过组织游客深度参与农事活动,安排农业人员现场讲解播种技巧与农作物生长周期等知识,针对不同农产品的成熟时间和特点,设计出多样化的采摘路线和活动形式,使游客在增长农业知识与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二是要深度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将传统的加工工艺与现代理念相融合,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在其中融入乡村田园风光图案、传统民俗符号、民间故事插画等文化元素,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优质的农特产品。三是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农产品溯源与销售体系。比如,为每一件农产品制作专属溯源二维码,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度,提升产品质量和销量。深度挖掘并充分利用本土独特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也是展现乡村风土人情、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方式。一要全面收集乡村旅游所涉及的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珍贵文化资料,并运用文字描述、图片还原、视频展示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记录乡村文化资源的原始形态、传承脉络以及相关背景信息,为后续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二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功能完备、高效便捷的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管理与便捷检索。可以对乡村文化资源按照文化类别、地域分布、历史时期等进行分类索引,方便用户快速检索,并借助云计算技术,搭建远程访问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远程共享,为乡村文化的研究、创新及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三要对古村落、古建筑等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妥善保护,以保持历史遗迹与周边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性与整体性。人才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重视人才培育工作可为乡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振兴注入活力。一是在人才创业扶持方面,要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专项资金,为创业人才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孵化、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及时解决创业所遇到的难题。二是定期举办乡村文旅发展论坛、研讨会等专业交流活动。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指导与创新思路;深入典型的乡村文旅项目现场,学习成功案例先进经验,并定期在线上平台发布乡村文旅发展的最新动态、政策信息、项目需求等内容,为人才提供及时、准确的行业资讯及优质共享资源。三是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乡村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高校旅游管理、文化相关专业人才可帮助乡村文旅从业人员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科研机构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保护、智慧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技术难题开展专项研究,可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乡村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共同探讨乡村文旅发展的新需求,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优质平台,共同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乡村生态振兴增添了绿色动能。一要制定严格的乡村生态保护规划,科学规划造林区域,开展水域生态治理,清理河道垃圾,整治污水排放,运用先进监测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测生态系统指标变化,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要引导农户采用绿色种植及养殖技术。比如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建立示范基地等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推广清洁能源,营造整洁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让绿色成为乡村发展的底色。三要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开发康养旅游、田园观光、乡贤文化、红色研学等旅游项目,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相结合,设计生态旅游经典线路,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同时,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更多工作空间。一要建立“党建+文旅”双轮驱动机制,完善党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纳入考核指标,树立文旅融合先进典型。二是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立村民代表选举制度,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村民对村务决策、财务收支等进行全程监督。三是鼓励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制定合作组织扶持政策,加强合作组织内部管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提升负责人管理和市场开拓的能力。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产业联盟,提升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周轩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