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刻认识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做好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金融强国的建设根基在于强大的经济基础。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的支撑,就没有强大的金融。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体系的繁荣与稳定始终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一个国家的金融实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其经济基础之中。从历史经验来看,凡是具备全球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其背后必然有强大的经济体系作为后盾。这种共生关系既体现在经济总量对金融规模的支撑上,也表现在产业升级对金融创新的驱动中。唯有经济肌体强健,金融血脉方能奔涌不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金融强国建设奠定了无可比拟的物质基础。
金融强国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强大的主权货币是国家信用与强大的宏观治理能力的象征,承载国家信用;强大的中央银行是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中枢,维护币值稳定;强大的金融机构形成多元服务网络,是服务经济的骨干力量;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资源配置的枢纽平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大的金融监管是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防范化解风险;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创新发展的智力支撑,夯实发展根基。这六大要素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共同构筑起金融强国的四梁八柱。
扎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建设金融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战略引领、系统谋划、长期努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社会主义金融发展道路,决定了我们建设的金融强国是社会主义金融强国。只有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才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科技金融,要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做好绿色金融要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普惠金融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养老金融要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数字金融要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同时,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和参与治理能力。以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为构建开放型金融体系注入强大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夯实金融基石。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增强金融领域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加快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强化中资机构管理监管,提升跨境服务与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制定,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和公平的国际经济体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好的环境。
二是健全金融监管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原则,建立兜底监管机制,消除空白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强化机构监管严把准入、行为监管规范经营、功能监管统一标准、穿透式监管识别风险、持续监管覆盖全周期,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专业性;坚决压实全链条监管责任,覆盖准入、检查、消保、防风险等环节,健全问责机制整治推诿塞责;加强央地监管协同,中央统一规则并强化指导,地方专司属地监管职责,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合力。通过系统性举措,全面提升监管精准性、协同性与有效性。
三是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金融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要立足新时代金融实践,深化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宣传研究阐释,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塑造契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金融文化内核;要坚持知行合一,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将诚实守信融入各项业务中,发扬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精神,始终不做假账,诚实经营,珍惜信誉,不逾越底线,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实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
作者:方欣 郭宁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