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正文

构建新时代干部教育“强师矩阵” ——陕西省委党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26 09:28:46     来源:《 学习时报 》( 2025年09月26日 第 09 版 ) 分享到:

3.jpg

1.jpg

“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大改观。”近年来,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围绕上述目标,聚焦“创新提升工程”,创新教师培养体系,通过“梯队链”“实践链”“成长链”三链融合,打造覆盖全周期、多维立体的教师发展生态,在新征程上锻造“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铁军。


梯队式培养构建全周期成长闭环,谱写薪火相传的师道长歌——


青年筑基。校(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多次强调青年教师要为党校发展挺膺担当。在引育并举政策的指导下,两年来先后引进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博士32名,力求以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在人才培育中,“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为其成长发展铺路搭桥。

树立鲜明导向、实施入职培训、夯实结对帮带、提升科研能力、提供多岗历练、搭建多元平台、支持外出学习、建立联系机制、加强服务保障、加大激励力度。“从入职培训、导师结对到青年专项经费等,校(院)把每一步都设计成了可感可及的‘成长台阶’”,入职3年已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的讲师薛明月在采访中说。

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已有13人具有高级职称,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通过多岗历练走上主体班讲台。

中年淬火。对中年骨干教师,校(院)不仅关注“内修”,同时重视“外练”。“党建赋能”校企合作项目开启后,先后有16人赴企挂职,其中1人担任中层领导职位。教师们在挂职期间撰写的多篇咨政报告获得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完成的多项省级、校级课题实现成果转化。

骨干教师通过校企合作、访学挂职、援藏支教等,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获得锻炼机会;通过参与上级部门专项工作任务、入选各类专家库、参与博士服务团等,登上发展的更大舞台。今年,校(院)继续组织4人赴企、4人赴藏,骨干教师们不断以学习调研和实战练兵深度反哺教学科研,为教研咨注入新鲜血液。

银龄生辉。2024年,集多项学科荣誉于一身的二级教授王彦军获返聘,成为校(院)首位返聘专家,其带领团队3年间取得20余项重要研究成果。校(院)委会强调,银龄名师将在校(院)持续发挥学科领军作用。为此,校(院)设立专家工作室、组建跨学科银龄团队,充分发挥名师领航作用,为银龄名师搭建“传帮带”平台。

除此之外,一大批优秀的银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专家库成员等深耕专业、赋能智库、领航青年,在党史党建、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生态文明等多个学科领域发光发热。校(院)阶梯式培育体系环环相扣,实现“青苗——骨干——名师”全链条无缝衔接。


实战锤炼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奏响理论结合实践的时代交响曲——


教学练兵。“教师讲课竞赛”“课程招标试讲会”“精品课评选”“集体备课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中打磨出来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陕西实践——从‘一院一所’到‘秦创原’”等成为主体班次学员最受欢迎的课程。

3年间,校(院)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中组部好课程、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等近30项,涌现出一大批理论扎实、业务精湛、不断攀登的优秀教师。“课程竞标、打磨不仅是教学方法的精进,更是对教师政治素养、理论功底、表达艺术的全方位淬炼。”首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的年轻教授王路坦表示,“磨课磨深了教师的思想、磨稳了立场、磨出了情怀”。

教学观摩、跟班锻炼、博士论坛……更多的教学环节成为青年教师的“第二演武场”。2025年,举办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17名90后、00后教师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科研攻坚。科研攻坚讲究“揭榜挂帅”,2024年,校(院)组织教师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197项,发表高质量理论文章及出版学术专著74篇(部),完成《送阅件》35期。搭平台、组团队、强协同,强有力的组织为教师把准学术方向,良好的科研环境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在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后,根据教师禀赋指导努力方向,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兄弟党校、省内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沟通桥梁,组织教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2025年伊始,校(院)与多个单位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项目共建,计划逐步完善多个跨学科团队,促进教师成长实现学术链、人才链、产业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

智库转化。2024年,校(院)党建研究院入选全省社科首批高端智库,其标志性成果《陕西党的建设研究报告(2023)》与“两个结合”研究中心首批成果3部著作均顺利出版。“科研立项——实地调研——咨政报告——领导批示——政策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逐渐建立。

“两个结合”研究中心、党建研究院、陕西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智库研究成果正在有序转化为彰显党校特色的精品力作。高端智库的建设将为教师成长提供决策直通“快车道”与成果转化“加速器”。


立体式激励锻造名师成长快车道,构筑尽展其才的璀璨银河——


名师领航。名师的培育与塑造是质量立校的“根”和品牌强校的“魂”,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品质的关键支撑。自2024年6月,首届“求是学者”“求是骨干”“求是新星”聘任大会召开至今,共有24位教师获聘荣誉称号。

“荣誉加身更觉使命在肩,唯有以更高标准深耕讲坛、再立新功”,刘永青教授在获聘后发表感言。教师们认为,校(院)内名师的塑造是教师成长最可信赖的灯塔,更加坚定了“课比天大”理念,更加坚定了以党校事业发展为中心,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学术理想,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的决心。

价值赋能。在2025年目标责任考核表彰大会上,校(院)首次对15名青年教师进行表彰,体现了校(院)委会对青年教师的厚望。“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精品课获奖教师”……多元丰富、及时恰当的荣誉表彰,如春风化雨般激励教师,令其充满热情、昂扬斗志,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突破自我,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再立新功。校(院)领导多次深入教学部门调研座谈,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并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教师的关心关爱以及殷切期望。“教研吹哨、部门报到”这一口号一经提出,必将为铸就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辉煌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护航。《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访学教师工作办法》《教研部门和教研人员高层次科研成果考评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管理办法》……十几项政策的修订出台与健全完善,是锻造人才梯队的强有力制度保障。

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校(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坚持破“五唯”与立“新标”并举,“赛马”与“相马”并重,目前已形成梯次递进的雁阵格局。教师队伍建设由“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成势”,青年教师、中年骨干、银龄名师将各得其所、各展其长,青黄相接、相得益彰。

恰如辛弃疾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绚烂景象,当“三年强基、五年一流”的号角吹响,这支兼具理论筋骨与实践血肉的红色之师,正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梯队,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征程上,书写“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时代华章。


作者:陈薇宇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宣传处编辑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