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党校:特色培训见实效
旬阳县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党校姓党”原则,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突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和跟进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开展培训工作,与组织、宣传等职能部门联动,通过探索特色培训模式,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决策第一时间传送到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党建引领,法治、德治、村民自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一强五好”陕西强县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较好地解决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专家引领”传递前沿理论。探索推行“定向委培、科技研发、产学结合”的县校共育培训模式,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高校联合办学,在旬阳设立教学点,大学教授面对面授课,让干部在家门口圆了“大学梦”。开办“太极城大讲堂”,先后邀请了四十多位专家、学者、教授现场授课,传递前沿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及决策导向,突出理论武装、提升党性修养、培养战略思维、侧重能力提升、聚焦旬阳发展。
二、“现场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把红军纪念馆、旬阳烈士陵园、廉政教育基地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采取理论教学与现场观摩、集中组织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开展体验式教学,利用“七一”等重要节日现场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党史党恩,瞻仰烈士陵墓,聆听红军事迹,弘扬红军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廉政文化展现得有声有色,震撼灵魂,启迪思想,升华信念。
三、“干部研修”突出个性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进行摸底,了解基层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和需求。推行干部专题研修,每年安排10期,培训内容既着眼理论武装、党性提升及县域发展需要,也兼顾基层干部兴趣爱好和个人成长需求,升华“菜单式”培训,把“学什么、何时学”的选择权交给基层干部,避免了传统培训的“大杂烩”、“一锅端”、“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和“有啥买啥”现象。授课老师既有“大牌”的专家教授,又有县级领导、产业带头人,增强了培训的导向性和吸引力,干部大呼“解渴”、“过瘾”。
四、“集中轮训”注重分类施教。合理设置培训班次,围绕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开展培训。精选培训内容,科级领导干部突出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执政能力;党员干部突出党章党规、业务知识、能力素质;基层党组织书记突出廉洁自律、党建业务、群众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突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科技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突出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灵活培训方式,采取县内培训与外出参观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现场互动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培训效果显著。
五、“媒体播课”拓展培训空间。引进利用“互联网+”现代新兴教学媒介,同省、市党校形成远程对接,给县内部门、各镇联网送学,探索“课堂建在网上,学员连到线上”的基层干部网络学习培训模式,与省、市培训同步进行,突出干部培训的时效性。充分开发利用中省培训资源,目前每周四的“视频播课”已成常态,基层党员干部踊跃在第一时间收看中央党校、国家级科研机构专家教授、省委党校“三秦大讲堂”的优质课程,逐步实现干部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内生性转变。干部培训形式的创新化、多样化,培训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已在旬阳落地生根。
撰稿:刘福斌、江宏涛 编辑:陈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