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市县党校 > 正文

坚持“四到村” 打赢攻坚战

——汉中市委党校驻村联户扶贫成效斐然

发布时间:2016-11-10 10:03:37     来源:汉中市委党校 分享到:

    按照全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汉中市委党校及时选派干部担任城固县上元观镇新丰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协同村“两委”班子,坚持人员、资金、物资、感情“四到村”,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截止2016年10月底,累计争跑落实资金690万元,拓宽硬化村组道路12公里,搬迁集中安置贫困户58户,安装太阳能路灯43盏,解决2个组70户人饮用水问题,改造低压电线5公里,实现全村数字电视全覆盖和电信宽带到村,发展中药材、黑河乌鸡、绿化树苗等产业预计增收130万元,全村贫困人口68户191人有望今年全部脱贫。

    一、人到村,连心结亲包脱贫。常务副校长亲自担任包村扶贫工作组长,落实校内8个党支部78名在职干部职工结对包扶68户191名脱贫对象,坚持每月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选派2名干部驻村干部坚持吃住在村,与村“两委”干部并肩战斗,经过5轮入户调查走访,对68户191 名脱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编制规划,明责任,传压力,真扶贫、扶真贫,每名校委领导包2户、一般干部职工包1户,确保连心结亲帮扶贫困户《方案》落地生根。

    二、钱到村,争跑项目助脱贫。针对新丰村行路难、用电难、信息不畅等阻碍脱贫摘帽难点问题,市委党校主动与交通、电力、水利、规划、财政等部门及城固县沟通协调,先后争跑落实建设资金690万元,完成村组道路拓宽硬化12公里,为主干线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建造观景亭2座、绿化池47处。落实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1个,项目即将开工,可安置贫困户50户。积极协调电力部门支持,新安装变压器2台,改造低压线路5公里;协调水利部门新修人饮工程2处,解决70户人吃水难问题;实施数字电视、网络通讯线路改造扩容,实现了数字电视全覆盖、电信宽带线路通到户,增强了新丰村脱贫摘帽、加快发展的后劲。

    三、物到村,产业扶持促脱贫。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摘帽的根本来抓,订规划、抓实施,党员示范、干部带头、大户引领,因地制宜发展以苗木、元胡、乌药、洋芋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牛羊、乌鸡为主的养殖业,以南沙湖风景区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现金收入。市委党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6万元,为包扶68户贫困户购买2万斤优质洋芋种、2000只黑河乌鸡种苗,引导扶持其依靠自身发展实现脱贫摘帽。并争取扶贫产业补助资金27万元,按贫困户产业发展数量、规模、效益据实奖补,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受批评,激励贫困户苦干脱贫。同时,先后3次邀请市农业专家到村讲座示范,2次安排村组干部、贫困户代表到全市重点镇村考察学习,帮助新丰村成立特色农业协会和产业发展基金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为加快南沙湖周边乡村旅游开发,市委党校穿针引线,协助新丰村积极落实市海事局船员培训中心项目,引进北京金带银路公司前来考察投资南沙湖高端观光旅游项目。通过产业扶持,预计今年新丰村贫困户人均产业增收1100元,保证了脱贫目标如期完成。

    四、情到村,建强组织领脱贫。市委党校每年资助新丰村3万元,补贴扶贫工作之需。校领导和党建专家经常到村宣讲精准脱贫政策、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帮助规范“两委”班子运转,落实“七个全面过硬工程”,提升村级班子两力、两率。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坚持带着感情驻村,用心用情工作,进村入户搞调查、摸情况、建台账“私车公用”,到市、县、镇为公家办事私人“掏腰包”,与村“两委”成员配合密切,打成一片,有事一起干,有责一起担,建成了一个“硬班子”,保证了一场决胜战。2015年新丰村综合考核位列全镇优秀,今年基层党建考核验收名列全镇第一,受到县镇组织和贫困群众高度评价。


    编辑:陈薇宇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