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组织机构 > 学员一部 > 学习成果 > 正文

在为人民服务中加强党性修养

发布时间:2011-04-21 08:56:00     来源:进修部 分享到:
      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永恒主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和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不断强化宗旨意识,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实现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一、为人民服务是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不渝的实践活动
       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党,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始终在为人民服务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根本体现。党的崇高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的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大党员按照党章的要求,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党的总之,既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二)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担负的时代责任。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增强党性修养,自觉担负起实现这一目标的时代责任,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意愿的集中反映。
   (三)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迫切要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宗旨最终要靠党员的工作实践来体现。总体上看,我们党员队伍的主流和基本面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党员还存在着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漠等问题。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树立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新的时期在为人民服务中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给共产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准确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和要求,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着力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一是做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提出的著名论断。我们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就永寿而言,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更加突出,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是永寿最主要的任务。我们各级党员干部都应以发展为己任,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造福于民。
      二是做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者。社会和谐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唯有社会稳定政权才能稳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共产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党员都应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着眼于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从自身做起,关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自觉关注新动向,冷静分析新形势,趋利避害,化解矛盾。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等问题。
     三是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者。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党执政活力的源泉。党员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增强党员意识,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组织观念,维护党内团结,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样,才能做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体现先进性。
        三、在为人民服务中加强党性修养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我们永寿县坚持把加强各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在推进以“告别土窑洞、告别危漏房、告别独居户”为主的三告别工程及民生改善中,积极探索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途径和办法,取得了良好成效。结合工作实际,我以为在为人民服务中加强党性修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把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前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任务对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共产党员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体现先进性的本领和能力。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十分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增强新本领,不断提高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内行。唯其如此,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肩负起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责任。为了加强理论学习,我们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明确新目标、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为党旗增辉、为发展服务、为群众谋福”等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上党课、举办读书班、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走出去培训、下乡学习调研等形式,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也进一步提升了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
      二是把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首要内容。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我们永寿县地处渭北旱塬南缘丘陵沟壑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宗旨意识,正确行使权力,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做决策的依据,把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兴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十一五”期间,永寿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先后投资6.92亿元,实施了490项民生八大工程。在民生工程推进中,广大干部坚持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动真情、用真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被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和谐。在今年年初全省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干部作风等八项工作现场民意电话测评中,永寿县取得了全市第二的好成绩。
       三是把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境界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对待工作,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和精神;态度和精神不同,工作的境界也就不一样。当前,我们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着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党员干部要完成职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就应端正态度、振奋精神,不断提升工作境界。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事实证明,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就不会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就不可能干好工作、成就事业。我县经济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群众居住条件较差。2009年,全县仍有5948户24449人居住在土窑洞中。为此,我们实施了“三年告别土窑洞”工程。在工程实施中,面对工程任务量大,财政补贴和群众自筹能力有限的诸多困难,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自加压力,调高目标,全力奋战,完成搬迁4128户16706人,超出原计划任务105%。其次,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工作。不审天下大势,难应天下之。干工作不分析形势,把握不准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就可能犯消极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不探索规律,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选不准合适的抓手和突破口;不锐意创新,就找不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就很难有新的创造和业绩。在推进“三告别”工程中,我们在认真分析搬迁群众状况后,因地因户科学制定政策,对4160户有搬迁能力的群众采取自筹自建的方式,每户补助1万元;对1200户相对有自建能力的特困户,每户补助2万元;对完全无力建房的500户特困户,每户补助3万元,由乡村负责包建50平方米的廉租周转房,确保了“三告别”群众都能建起新房。第三,要尽职尽责开展工作。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就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忠于职守、守土有责,干不好工作就寝食不安,而不是心浮气躁、患得患失;就是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不创一流誓不罢休,而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推进“三告别”工程中,我县就涌现出了谢志华、赵彦龙等许多先进典型,为全县各级树立了榜样,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员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良好形象。
       四是把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要以实践为基础,不能脱离社会实践,不能闭门修身养性,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磨练。加强党性修养,党员领导干部要到四个地方进行实践锻炼。一是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锻炼,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培养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勇气,培养用于开拓,顽强拼搏,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和组织需要干什么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和组织需要的关系,处理好公与私、得与失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三是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四是到工作复杂的地方去锻炼,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同志一起,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驾驭全局、统筹协调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我县实施“三告别”工程的乡村,群众居住环境差,经济实力弱,每家每户的情况千差万别,工作环境复杂,群众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强烈,在这些地方锻炼干部,培养干部成为全县各级党委的共识。“三告别”工程实施中,永寿县80%以上的党员干部参与其中,100%的后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驻村蹲点,在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帮助解决搬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说,这些党员干部真真实实地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党性的锤炼。

撰稿:邢步宜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