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中青班吴起县考察启示
5月23日至5月26日,省委党校中青班师生走出课堂,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和红军长征落脚点吴起县,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实地考察吴起县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退耕还林战略,将生态劣势转化为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成功经验。
吴起县地处延安市西北部白于山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1200—1800米,历史上十年九旱,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就是这块贫穷的土地,却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历经千难万险的中央红军到达吴起,与陕北红军会师,并指挥红军取得了“切尾巴”战役的辉煌胜利,从此,吴起以长征的落脚点,我党我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施战略转移的低潮转入延安时期发展壮大高潮的连接点而载入史册。1998年,党中央发出西部大开发的战斗号令。吴起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扬“红色革命”光荣传统,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为“抓手”,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创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与富民强县共同双赢”的路子,使往日的荒山秃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来,吴起县共退耕还林、绿化荒山荒坡231.79万亩,占全省退耕还林面积的九分之一。随着山变青、岭变绿,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八年前相比,全县林草覆盖率增长了3.3倍,水土侵蚀指数由1.53下降到0.54,年降雨量由478.3mm上升到582mm。依托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和林草业生产链的延伸,使吴起县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2005年全县GDP达21.1亿,财政收入达11.2亿,进入全国百强,全省十强,退耕还林全国第一,农民人均收入2086元,较1997年净增1197元。以中青班学员、县委书记薛占海为班长的吴起县一班领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观。对农民,能多给的尽量多给,县财政负担了所有村、组干部、村组公共服务人员的工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三年中给教育投入2000万元,给全县的中、小学生实行了“五免一补”。全县政通人和,安居乐业。自2003年以来,县内无越级上访现象,全县无一名下岗职工,无一名没有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
同学们从吴起县的巨变和发展模式,看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范例;从吴起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实践,看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生动诠释,更意识到新时期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肩上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撰稿:李明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