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6期《理论导刊》目录
专 稿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和谐西安(袁纯清)
改 革 研 究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蒋俊杰)
县级政府能力绩效评估的内涵、依据及其模式(张劲松、涂益杰)
党报改革的目的与方法
——基于新闻与宣传交错关系的分析(彭湘蓉)
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体系探讨(陈 宁)
论“双轨”在我国权力监督体制中的地位(喻 中)
服务型政府中公共权力的行使(刘 星)
探讨与争鸣
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当代中国意义的思考(焦连志)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展与嬗变(洪 波)
刍论阶级的共性及其相关问题(贺生群)
论律师职业独立(贾清波)
论科学消费与科学消费模式的形成(安冬风)
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社会精神的和谐(张惠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界定、厘清及其意义(张乃钟)
农业·农村·农民
我国新农业:在经济结构升级中走向繁荣
——一个发展经济学的视角(王佳菲)
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何春红)
热 点 透 视
当代中国的利益群体矛盾分析(彭劲松)
西部大开发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特征的均衡性分析
——以西安市为例(赵文龙、周恒)
关于加快陕西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
民主与法制
从上诉的目的看我国审级制度的改造和重构(曹国英)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探讨(李小卓)
现代司法理念与司法改革刍议(张燕、罗云)
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和范围探析(徐建昌)
经济大视野
排污权初始分配方式法律问题探析(李霞、狄琼)
21世纪中国住宅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普通住宅的开发(汤青慧、朱珊、于水)
科技与教育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构想与实践(杨爱民)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李雪梅、张郁)
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建构(李亚宁)
延安精神研究
论延安精神产生的社会基础及其本质特征(李耀萍)
实践与创新
机关实施战略管理的尝试和思考(桂维民)
文化管理与企业形象塑造(贺德亮)
观点综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侯文阁)
文史纵横
西安反围城斗争与国民革命(袁武振)
自我意识的突围与文化批判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出走”现象(麻慧如)
清末法制改革述论(王洪涛)
墨子兼爱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启示(高海深、魏重斌)
撰稿:校刊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