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理论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省经济学学会、陕西省弘扬汉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4日在西安隆重召开。省委党校副校长李向国教授,省经济学学会名誉会长、省社科院原院长赵炳章研究员,省经济学学会会长、省社科联原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冯家臻教授出席会议 。会议特邀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王跃文研究员作专题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义文教授、鲁向平研究员,陕西经济研究所范增录教授,西北大学西部发展研究中心韦苇教授作主题发言。江西、广东等地应邀赴陕及省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会员代表共40多人参加研讨会。省经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省委党校政经教研部主任陈建歧教授,副会长、省社科院杨沛英研究员分别主持会议。
李向国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省委党校对本次理论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在讲话中,他分析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面临的“两难”问题、召开本次研讨会的现实意义以及寄予的希望。他说,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资源消耗强度加大的阶段,资源短缺的矛盾只会不断加剧。加之,近两年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又加大了国内资源的供给压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需要,而且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无论全国的还是陕西的“十一五”规划目标,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的要求。他指出,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研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举措;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要体现。希望通过这次研讨,能出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既能为干部培训服务又能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
研讨会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从国情和省情出发,重点就“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 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成功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政府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及新范式; 完善陕西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搞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示范;从陕西的基本经验看“山川秀美”工程的技术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和新对策。 特别是结合我省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发展优势及解决的路径选择进行了科学务实的分析研究, 并达成许多共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上,王跃文研究员作了题为《 政府主导节约,节约从政府作起起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所在》专题报告,就如何发挥政府机构的行政主导作用,带头节约、厉行节约,加紧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形势与环境、 目标与任务、 对策与措施等前瞻性问题作了深层次阐述。报告科学、严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会议收到调研报告和论文共40余篇。会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参会论文进行评选,对获奖的优秀论文予以表彰奖励、结集公开出版,并把这次研讨会所形成的对策性成果上报省政府、省社科联等,作为决策参考。
撰稿:侯文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