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面

理论探讨

 

 
 

防腐三环节(之一)

■刘德明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官员腐败也呈不甘示弱之势,一个腐败分子刚刚被赶出大门,另一个腐败分子立马从窗子爬进,你追我赶,前赴后继。如何遏制这种“蓬勃发展”之势,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三个环节着手。
  不 思 贪
  思想是指引并支配人的行为的指针,针对官员以权谋私,荣辱颠倒的实际,当下端正官员思想,净化灵魂,应该强化这样的教育,一要强化主权在民,权为民用的意识。主权在民,民是主,官是仆,这一历史定位,彻底把历史上颠倒了的官民关系颠倒了过来,确立了是民管官而非官管民的新格局,其合理性犹如主人管理保姆,马车主人管理马车夫一样。当然,这种管理,不是指民对官员本身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剥夺,而是指将官员所言,特别是所行,限定在人民所设定的规范里,只许认从,不许违反,以保障主权人基本权利的实现。再者,教育官员必须弄清,权力属于人民,自己手中的权力乃是受托之权,是流不是源,其存在不只以人民的委托为前提,更重要的是以是否实践人民的基本利益作为判断其正当与否的根据和标准。官员在行使权力时,若惨杂有个人的私利,便是对人民主权的侵害,人民不仅有权收回其权力,而且视其轻重、性质、给以惩处。二要强化官员上不负国,下不负民意识。官员是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神,和常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按其官职,该得到的应该得到。眼下,问题出在一些官员凭借官职,极力榨取不该得到的东西。原本造福人民,服务人民,是官员份内之事;劈山修路,拦洪架桥是官员的责任;压邪扶正,伸张正义是官员的义务,可利欲熏心的官员,借机敲剥钱财,其贪婪程度使人民忍无可忍。也正因为他们忙于设计自己享受,不是无暇过问国事民事,就是视其不屑一顾。结果造成豆渣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野蛮拆迁不能禁绝;假货、假证、假广告,假英模不能惩治;盗窃、贩毒、诈骗、欺行霸市不能震慑,道德滑坡,坏人猖獗,不能遏制,官风不正不能整修……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他们没有做到应该做到之事,而不该做的却卖力去做,显然上负国家,下负民众,若不警醒,国家民族危矣。三要强化对名利诱惑的抵制意识。飞鸟被囚禁笼中,是忍不住食物的诱惑,窃贼穿墙入室偷盗,是忍不住钱财的诱惑;商贩以坏顶好,以假代真,是忍不住利润的诱惑,无权者买官,是忍不住官位的诱惑。所以,对官员来说,要保持清政廉洁,自觉抵制诱惑不失为有效途径。因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当诱惑出现时,贪心便会由此产生。对此,应注意两点:一是淡泊物质享受。固然追求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活是人的本性,但它却不是人生活的全部,还有比物质生活更高的精神生活,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倾其权,不顾其利的人格魅力;“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永恒价值;磊磊落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趋炎附势,不胁肩谄媚的自尊自爱等。二是不取不义之财。《尚书》说:“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意思是说,以义处理事务就会符合真理,符合公众利益,做得合情合理;按照礼来修养心志,心志就很端正,少了私心杂念。有此基础,就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行一件不义之事,杀一无罪之人,虽能成为天下极富,也不去做。反之,如果见利忘义,就会泯灭良知,而良知泯灭,必丧失正邪判断,去捞不义之财,而捞取无义之财时,则会马上遭来灾祸,而这灾祸却是金钱所不能弥补的。
  通过强化上述教育,达到变外在约束为内在需要,变自发行为为内在坚守,从而筑起思想上的防腐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