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
让政府干预的影子越来越少
下一步的改革后,我们要把政府不应该管的交给社会自己去管,我们要干的是让严厉的监管系统发挥作用。
国家工商总局正在建立一个新的分类管理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里,所有企业都是实名的,都能找到经营的业主,如果企业违反规定做了不该做的事,第一次将被警告,第二次将严令改正,第三次就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建立联网的信誉监管,全国走到哪都跑不掉。”周伯华皱着眉头,严肃地用带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话阐释着这套监督系统,每句最后一字的尾音都往上翘。
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监督效率成为改革共识时,周伯华认为,要对过去的一些“霸王条款”进行认真清理,把权力分清,不该管的政府坚决不管,这会有利于守信的企业放开手经营。让政府干预的影子在企业的市场行为中越来越少,消费者也能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幸福。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小虎认为:
政府经营土地制度亟须改革
必须承认,在中国城市化大发展的阶段,政府经营土地制度在最初起到了正面作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然而,从近年国内政府经营土地的实践来看,这一制度的弊端开始体现出来,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政府经营土地会刺激政府不断扩大土地利用规模,这使得中国保护耕地的国策难以落实。这也造就了中国的耕地保护成本极高。
其次,政府经营土地,客观上形成了与民争利的局面,造成社会分配不公。
第三,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土地金融的发展,透支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也使得政府有深陷信用危机的可能。
第四,政府经营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导致政府的主要注意力被吸引到如何拿土地做文章上。
第五,政府的土地收入背后,对应的却是两大类债务:一类是企业和个人(用地者)的负债,土地财政透支了他们未来的利润和收入;第二类是政府直接负债,如各类土地融资、地方债务等。
第六,于拿到土地就等于拿到利益,政府经营土地的制度还是滋生大量腐败的温床。从官方公布的国内高级官员腐败数据分析,最严重的腐败行为几乎都发生在房地产领域。
第七,土地制度改革不只是政府改革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如何分配利益的问题。
因此,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深化改革的一个焦点。
陕西省委党校退休教授刘德明撰文《反腐三环节》认为:
反腐一定要结成一张严密的新闻监督之网
开放舆论,进行新闻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的对象不受限制。地不分中央地方,人不分老幼,官不分大小,位不分尊卑,一切有害于国家和群众利益的人和事,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均可以予以揭露,使新闻媒体成为一张严密的社会监督之网。让贪官望而生畏,不得不有所收敛。如果舆论监督只做正面报道,回避负面,或只对下不对上,只对民不对官,则无助于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