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诗词与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郝占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豪情满怀地畅谈了实现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中国梦。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三句诗,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两句是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诗词是“史”和“诗”的结合,是“诗史”与“艺术”的再显。既有雄视百代、超越千古雄才大略,又有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段特定历史岁月和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生动写照,也是民族自信、民族气节、民族自强的形象展现。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诗句以鲲鹏展翅的雄心,展现了共产党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
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更是历尽坎坷,举步维艰。辛亥革命一举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开了新路。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救不了中国。此前太平天国运动的平均主义理想,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都经不起历史检验,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中华民族复兴的路在哪里?“先觉”的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为民族振兴的宏大志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承继先驱者未竟之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解放和振兴的道路。为民族复兴的自信和雄心都体现在他的诗词里,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毛泽东借此来形容这种沧海桑田的革命性变化,是人间正道,即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的诗句,表达了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斗争,其势如狂飙天落,不可阻挡。我们还从“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到“不到长城非好汉”;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诗词,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乐观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的远大抱负和强烈的自信。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诗句以正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展现了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傲骨气节。
毛泽东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热爱人民,人民大众的命运是他始终魂牵梦萦的深情所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境界都表现在他的诗词里。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从“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到“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从“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歌赞中华民族不怕鬼、不信邪的骨气和勇气,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伟大情操。特别是毛泽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和“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等词句中,运用了衬托和比拟的手法,赞扬了劲松从容镇定、傲然毅立的姿态。写尽了玉骨冰心的梅花敢于傲霜抗寒,迎难怒放的神韵和隐身群芳的坚贞品格。表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在艰难困苦环境中坚忍不拔的操守和傲骨,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不畏屈服的民族气节。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诗句以无坚不摧的气势展现了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强。
毛泽东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每逢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都能谋惊天动地之计,出力挽狂澜之策。这些不仅显示了毛泽东的卓越智慧,更显示了毛泽东的勇气和胆魄。尤其是建国初起和建国后,面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逆流恶浪,中华民族的命运再度险入困境。毛泽东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他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这些反动势力,但他又是个伟大诗人,他用诗词这个武器进行战斗。诵读毛泽东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使人感到有一种豪情在胸中激荡。特别是毛泽东在《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中写到“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以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中国气派诗句以现实为基础,表现了当时国际斗争风云变幻,很符合今天的国际形势。南海、钓鱼岛等问题,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有难得机遇,更有严峻的挑战。十八大提出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郑重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对毛泽东诗词的绝妙应运,使我们不仅领略到了伟人毛泽东诗词对民族复兴的贡献,更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国家领导人带领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