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面

理论综合

 

 
 

新一轮国务院大部门制改革启动陕西省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也将随后展开

■李路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次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继续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改革涉及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等。按照职能机构“上下对应”设置原则和历次机构改革惯例,随后陕西省也将按照国务院对陕西省省政府机构改革的具体指导文件精神展开改革。
  众所周知,大部门体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服务型政府机构设置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大职能、宽领域的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体制。中国政府职能设置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业务领域相近部门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具体实践中,“五龙治不了水”、“五六个部门管不住一个鸡蛋”“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戴草帽”等行政管理笑话被社会广为诟病,成为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点。
  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首次启动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改革。但这次改革带有探索性质,涉及的机构整合和职能调整力度很有限。2008年国务院改革后,包括陕西省在内的各省级地方政府也对应的进行了职能部门整合。
  总体上看,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继续深化大部制改革的基本精神和现实迫切要求。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铁老大被政企分开、“大交通”目标实现。改革前的铁道部政企不分,成本过高、腐败滋生,铁路营运服务质量偏低、铁路基本建设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铁路事业发展。本轮改革撤销了铁道部,并将其行政管理和企业运行职能一分为二。原有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实现了水陆空联运的“大交通”管理体制;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了铁道安全运行和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
  二是统一文化领域管理职责,构建“大文化”体制。本轮改革将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实现了“大文化”管理体制。
  三是卫生部与计生委实现部委合并,实现决策与执行适度分离。通过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利于卫生和计生事业统筹发展。同时将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改委有利于实现决策和执行适度分离,提高人口及计生决策水准和执法效能。
  四是重组国家海洋局、确保海洋大国建设目标实现。针对当前我国海洋权益受到严峻挑战和“五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弊端,此次改革将海事、渔政、边海警、海关警等海洋执法部门职能和人员整合至重组的国家海洋局,并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实行统一海上执法,有利于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坚定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海洋权益争端。
  五是由“局”变“总局”,一字之差反映食药监部门地位提升、与责任强化。针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的严重质量问题,此次改革打破原有的由质检、工商、药食监部门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分段管理的弊端,将各部门职能整合,组建了新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实现一家部门全程封闭管理,提升管理效能。而由“局”变“总局”,意味着食药监局从过去隶属于卫生部的二级局变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行政级别由副部级提升为正部级有助于食药监总局管理能力加强和职责的强化。
  陕西省作为中西部地区内陆省份,省级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也会根据本省特点,按照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精神由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进行相应调整。正常情况下,省卫生厅将和省人口与计生委合并,组建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省广电局和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的职能将会被新成立省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局替代,成为省政府新的直属机构。原由省卫生厅管理的省药食监局(副厅级)将升格为直接隶属于省政府的直属机构,行政级别也应调整为正厅级单位等。随着陕西省省级政府机构的大部门制改革的展开,配套实施的人员调整、协调机制、决策机制和服务监督机制等综合改革也会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逐次展开。伴随着这一改革的不断深化,陕西省省级政府的行政效能将会有新的提升。
  (作者系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