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面

副 刊

 

 
 

古人的植树情怀

■谢祺相

  中国古代文人,不管身在朝堂还是穷乡僻壤,大多有着博大的情怀,既关心江山社稷,又关注民生疾苦,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传诵。他们不仅追求文化素养,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植树便是重要一项,因此留下很多植树方面的优秀诗篇。
  李白诗歌以豪放见长,其描写壮丽山河、朋友真情之中自有豪情万丈,但他也有细腻的情思。“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从中可以看出,李白也曾经种过树,虽然只是一棵桃树,并且自栽种以后就没有去浇水治虫服侍它,但是李白心中还是记挂这棵树的。
  有“诗圣”之称的杜甫,诗中更多描写底层民众的生活,有着莫大的悲悯情怀。杜甫在四川成都筑造草堂,为了居住环境的优美,曾四处寻找树苗。求得苗木以后,杜甫亲自栽种,并写下自己植树感受:“独绕虚斋径,常待小爷柯。幽荫成颇杂,杂木剪还多。”俨然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农。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不仅本身姓柳,而且也痴爱柳树。在柳州任刺史期间,带领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积种植柳树,还因此作了一首含有很多“柳”字的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留下植树诗的诗人还有很多,例如白居易以种树为乐,“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显示了其爱树、植树的情怀。苏轼少年时曾种松树数万株,并在诗中写道:“我昔少年日,种树满东岗。初移一寸土,琐细如稻种。”现在杭州西湖著名景点“苏堤春晓”,就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带领百姓修浚西湖,在湖堤上种树留下的。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好事。让我们吟诵这些优秀诗篇的同时,也行动起来,加入到植树的行列中,让祖国的山河更加壮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