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领导干部带头 自觉发挥表率作用 以实际行动带头推动各项工作
──9月3日在全省党校系统2013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孙清云
今天,我想就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问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同大家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到中央政治局制定并带头执行八项规定,到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带头学习,带头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建章立制、整改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都是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全党全国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同时,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坚持领导带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要成为一名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必须及时跟进中央的要求,深刻认识坚持领导带头的重要性,自觉发挥表率作用。
为什么强调领导带头?这是由领导干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领导的基本含义是:领者,带路也;导者,指引,启发也。所谓领导者,是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人。在职权、责任、职能三者中,职权是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一种手段和条件,履行职责是领导者的实质和核心。所谓领导作用,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协调一致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实现本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奋斗。从领导、领导者、领导作用的基本内涵上看,做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必须能够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作出科学决策,并推动决策落实,起到引领作用;必须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激励、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前行,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带头的极端重要性。对此,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领导干部的言行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领导干部的言行是无声的命令、无言的力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主要领导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其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风气。古人说:“上为之,下效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古到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很多。汉文帝崇尚勤俭,在位23年没有增添过车骑服御之物,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从未大兴土木,使得勤俭节约蔚然成风,休养生息得以延续,开创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带头躬行,全国上行下效,形成了很好的社会风气,吸引了大批忠贞才智之士,铸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辉煌。康熙皇帝提倡“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要求以俭养廉、以俭防贪,朝廷上下吏治清明,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大门。相反,很多王朝的败落或终结大都是因为皇帝和百官带头不辨是非,不立说立行,导致世风日下,民心尽失。西晋时,晋武帝崇尚奢侈之风,朝廷重臣石崇和王恺斗富,王恺用粮食做柴火烧菜,石崇就用蜡烛煮饭,整个晋朝贵族淹没在贪得无厌、穷奢极欲的浊流之中,社会上奢侈之风愈演愈烈,西晋政权很快就灰飞烟灭了。众所周知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就是上不正而道不行的道理。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领导带头的事例也举不胜举。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首先就是从党的高级干部率先进行整风学习开始的。1941年5月,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我们党组织120多名高级领导干部在延安参加学习。同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专门成立了学习研究组,毛主席亲任组长。党中央还把一批高级领导干部,包括各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选出的七大代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逐步集中到中央党校学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做报告。正是有了领导干部的带头,延安整风取得成功,实现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和团结,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七大召开和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7年10月10日,毛主席起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成为官兵一致的严格纪律,特别是高级将领带头执行,对加强部队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战争中,我们党的小米加步枪之所以能战胜国民党的面包加大炮,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将领都勇于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大家一起勇敢拼搏。有人曾形象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共产党人“跟我上”的表率作风,打败了国民党官僚“给我上”的老爷作风。当然,我们党也出现过由于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而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问题。比如,1958年搞的“大跃进”,到处放“卫星”,造成主观主义、浮夸风盛行,以致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连党的思想路线都出了问题,使我们党的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教训极其深刻。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而为什么群众还有这么多意见,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干部中“四风”盛行,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鲜活的事例充分证明,小到一项工作的推动、大到一个时代风气的形成,与执政者、领导者、各级官吏的关系极大,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领导身先士卒,就能一呼百应;领导以身作则,就能不令而行。领导在好的方面带头示范,就能形成好的风气和导向;反之,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领导带头是推动工作的基本方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既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工作的基本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形不成全民的统一意志和行动,也决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从小的方面说,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推动一个难题的解决,只要领导上手,特别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就会各方重视,集中人力、物力、智力推动任务的完成和难题的解决。实践证明,领导重不重视、带头抓不抓,效果大不一样。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能关口前移、措施前置、抢前抓早;领导干部想在先、做在前,基层群众才有方向、有梦想、有奔头,工作才能推进得快,落实得有力;领导干部对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基层群众才会有压力、有干劲、有动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领导带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的公仆,中央一贯要求领导带头。在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特别是在重大转折时期和重要关头,各级领导干部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开荒种地,朱总司令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周恩来同志和群众一起纺线。毛主席的锄头、朱德的扁担、周恩来的纺车,作为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的象征而被广为传诵,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陈嘉庚访问延安时,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菜来招待他,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而在重庆,蒋介石用800多大洋一桌的盛宴款待他。陈嘉庚由此断言:“得天下者,共产党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提出“两个务必”和进京“赶考”的“六条规定”,也是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讲的;建国后,党的领袖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抗美援朝,毛主席送长子毛岸英上战场;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带头限菜量。正是党的领袖和革命先辈们这种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把亿万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情同手足,披荆斩棘,使革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领导带头,在中央开展的历次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中,也都把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作为重要方法。坚持领导带头,体现了我们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也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弘扬优良作风上树立榜样、做出表率,对各级领导干部形成了巨大的示范效应。现在社会上公款吃喝明显减少,群众反映,请干部吃饭难了,办事比以前容易了;见领导容易了,办违规的事难了,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少了,党风政风令人耳目一新。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不懈地带头转作风、求实效,一级抓一级、注重抓落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形成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局面,就一定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由此可见,衡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合格不合格、能力强不强、品德高不高,关键要看他能不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这是评价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标准。
领导带头非常重要,怎么做到领导带头?在哪些方面带头?我认为,坚持领导带头,就是在各个方面都要走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前列,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当前,根据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中央对干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坚持领导带头,重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带头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政治上坚定,是对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关键是要做到政治自信、政治自觉、政治自律。一是要带头抓好政治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清醒。二是要带头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政治辨别力和定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三是要带头把思想上的自信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履行好政治责任,以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自觉为建设“三个陕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四是要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近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了突出强调。我们要带头牢固树立党章意识,严守党的纪律,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维护中央和省委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二、带头树立正确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开展各项工作必须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能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好干部的核心标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要带头真正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带头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头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本领。1973年,周总理在陪同越南党政代表团访问延安期间,中午就餐时得知老区生产发展不如其他地区快、粮食还不能自给时,他难过地放下手中的筷子,语气沉重地说:“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用小米养活了我们,养活了革命,做出了多大牺牲。今天他们仍过着这样艰苦的日子,我们要好好地想一想,我们对不起这里的人民。”当晚,总理和省、地负责同志的谈话又持续到凌晨1点多,始终念念不忘延安老区的建设。这彰显了周总理何等的为民情怀呀!作为延安精神滋养的党员干部,我们更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带头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扑下身子,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与群众平等相待、同甘共苦。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带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既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发展大计的重要谋划者、制定者,又是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具体领导者、实践者,起着把方向、管全局、抓大事的特殊作用。必须带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结合起来,心无旁骛谋划发展,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努力以过硬的本领、务实的作风,真正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要带头出于公心干事创业,把造福百姓、造福社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于无声处惠民生作为追求的从政境界,决不能为了图出名、捞政治资本而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带头树立大局意识,着眼长远谋划事业发展,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全局与局部、得与失的关系,摒弃唯GDP论英雄的片面思想,少些“新官不理旧账”的想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四、带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实现自己人生追求的心理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坚信人的生命是自然与社会、有限与无限、享用与创造的统一,人生的意义在于用劳动展现、丰富人的本质。一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一点追求的。作为公职人员的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正确人生观呢?我觉得,就是要带头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把“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充分认识到衡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带头讲奉献,相互比贡献,切实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品德锤炼,不断完善人格操守,提升人生境界,做一个内心强大、心境平和、甘于付出、乐于奉献的人。作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进步观是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先生讲,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追求个人政治进步,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我们绝不能把进步观局限在职务晋升上,还要有境界、有品德,正确认识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安于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要带头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利益观、廉政观,不贪图享乐,不浮躁、不飘浮,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遇到困难不退缩,碰到挫折不气馁,有了成绩不骄傲,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带头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领导带头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好头、当好表率,关键在于问题找的准不准。无论是征求意见、查找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整改落实,都要围绕查摆问题这个关键来进行。这方面,中央和省委都给我们带了好头,作出了榜样。这一段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情况证明,只要领导干部带头真心听取意见,真正把群众的意见征求到了,把自己单位和自身“四风”方面的表现找准了,及时认真整改,把突出问题解决好了,教育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取得实效。大家要按照“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的要求,带头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剖析,敢于揭短亮丑,真正把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要带头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带头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带头整改落实到位,自觉接受监督,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行为示范,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