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毛体”书法艺术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郭宝禄
我自小学时就喜爱书法,临习过很多帖,尤其对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为研习“毛体”书法艺术,我还自费订阅《羲之书法》等几种报刊杂志,用于平时剪集有关毛体评论文章、毛体书法作品和其它资料,还购买、收藏了《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等书籍、挂历,经常临摹与学习研究。今年恰逢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借此之际,笔者怀着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谈点对“毛体”书法艺术的体会。
一、忆往昔心潮澎湃,面向未来充满信心。多年来,对毛体书法的学习和研究一直未放弃过,并取得丰硕成果。曾参加纪念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发表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作品获一等金奖;参加纪念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书画大赛中,作品荣获金奖;参加纪念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8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金奖,并被授予“影响卓越的红色艺术家”称号;参加“伟人颂全围书画大赛”获金奖,被授予“当代书画百强”称号;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毛泽东诗词”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被授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光荣称号;参加“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近年来,在工作之余,怀着对毛泽东诗词词巨大的激情,反复临摹了《虞美人.枕上》等40多首词、题词20多幅,深感有了“形”与“神”的味道。
二、学习“毛体”艺术,充分认识“毛体”地位。毛泽东可以说在当代诗人中独领风骚,植根于深厚传统、丰富学养的毛体书法在中国书坛同样独领风骚,树起了一座丰碑。“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的成立既顺应了历史潮流,也标志着一面红色的书法艺术旗帜高高飘扬在中国书坛。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社举办了“二十世纪杰出书法家”的评选活动,群众投票与专家无记名投票的评选结果表明:毛泽东以高票当选,名列第五位。
三、了解发展历程,努力掌握“毛体”规律。毛泽东初练魏碑,酷爱王羲之、王献之之风格,后深得张旭、怀素狂草之神韵,独具豪情奔放之个性。尤其是草书,傲然不群,自成一体。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身边。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写字,并且经常阅览法帖。据统计,毛泽东书写所存的拓本及影印本的碑帖约有六百多种。毛泽东工作之余,还经常研习各家用的各种书体《千字文》,以及自东晋以来历代书家王羲之、智永、张旭、怀素、欧阳洵、米芾、宋徽宗、宋高宗、赵孟、康熙直到近人于右任的作品。毛泽东极喜欢与在书法方面有成就的郭沫若、章士钊、于右任、马一浮、沈君默、谢无量、舒同等书法家来往与神交。可见,毛泽东勤奋研习,博览古今碑帖,“走到哪读到哪学到哪”,才达到“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卓荦调岩之志”(萧衍语)的效果。
四、用情用功用心,达到形神统一的效果。一是用情,就是对毛体书法要怀有浓厚的兴趣和感情。毛泽东人品、学识及对中华民族的丰功伟绩,其伟人风范,令我崇拜钟情。我认为学习毛体书法要带着对毛泽东深厚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要带着情感用心临摹,以达到最佳意境和最佳效果。二是用心,就是静下心来,专心去学习研究。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为此,在学习时要用心去遵循伟人的足迹,领略诗词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书写出一代伟人的真实感受和丰富的情感、性情与书法艺术完美统一的作品。三是用功,做到“三个沉下”,才能有更大收获。即,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深刻理解毛泽东:“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等书法理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