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面

副 刊

 

 
 

揭秘国外官邸制

□慕 青

  日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探索实行官邸制。一时间,“官邸制”成为了“热门词”。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居所。其中典型的代表包括美国总统的白宫、法国总统的爱丽舍宫和英国首相的唐宁街10号等。
  官邸制有何特点?
  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卸任后搬出
  各国实行官邸制的范围、对象、标准和灵活性不一,但也具有几大共性:一是官员对官邸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官员任职期间入住,卸任后搬出;二是官邸基本由国家所有,或由国家租用,按照规定配置内部设施,费用由国家承担;三是除了官邸外,多数国家对部长级以上高级官员普遍实行“官宅制”,即提供住房补贴,卸任后取消;四是很多国家规定官员住房、薪酬等待遇必须公开透明。
  实行官邸制可以作为抑制国有资产流失和预防住房腐败的一项有效措施。将职位和住房相挂钩,形成“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的制度。
  什么人住官邸?
  美国不超100人韩国只有4个职位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大卫·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约有近51.1万名民选出来的政府官员,而他们中能够享有官邸待遇的不超过100人,包括美国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和部分市长,另外还有部分大学校长。
  在美国,基于安全原因,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必须居住官邸,市长则有选择自愿放弃居住官邸的权利。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支出,居住者则只需交纳象征性的年租金1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官邸可谓名符其实的‘官方住宅’,因为它们大部分是官员聚会的场所。”大卫对记者表示,“以最著名的白宫为例,它既是总统的住宅,也是政府举办国宴的场所,而副总统官邸的产权更是为美国海军所有,经常成为会议的举办地。”此外,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选择不住在其官邸,因为它的“办公功能”已经占据了其“私人生活”。
  在日韩,拥有官邸的官员更需“地位超然”——日本仅有内阁大臣以上的政府高级官员,及部分有特殊工作需要的官员能住在官邸;韩国更甚,仅有总统、总理以及国防部长、外交部长4个职位拥有专门的官邸。
  官邸如何配置?
  法国80m2标配面积按人头增加
  在官邸的“标配”上,最典型的例子要数法国了。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职位高低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全家1~2人的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
  此外,法国除政府领导人之外,国家对各部部长并没有实行统一的官邸制度,而是实行了“住房补贴制度”。国家资助的部长公寓最大面积基准为80m2,部长家庭中每增加一个孩子,房屋的面积可以扩大20m2。而超标面积的住房费用必须由部长本人承担。
  而在美国,大卫告诉记者,政府官员的官邸有大有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的分配要看当地或是州政府的安排而定。一般而言政府官邸配备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家具,供“官员生活办公所用”,例如桌椅、餐具、银饰等。日本与此类似。
  如何监督官邸使用?
  美国设专员监督霸占官邸将驱离
  在监管层面,很多国家规定官员住房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严格的纠错机制,防止政府高级官员谋取住房特权。
  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学会成员、纽约市立大学珍妮·玛丽·科尔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官邸不允许官员租赁给他人,甚至不允许将大量的亲戚带入官邸居住。一般而言,政府会有“监督员”、“稽核员”记录官邸里的情况,其中包括有谁居住在官邸中,对不当使用官邸的官员进行检举等。珍妮表示,官邸被视为政府财产,连其中的家具都是。如果官员想将官邸占为己有,等同于“盗窃”政府财产,一旦官员被“稽核员”发现,将有罚款、驱离等处罚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