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面

党校教育

★干部教育史海钩沉★

 
 

延安干部培训教育的无限魅力(之五)
延安时期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中国女子大学

□赵润利

  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十分重视培训女干部,先后举办了许多女干部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和抗大的女生队、延安外籍抗属妇女学校、陕公女生队成为了创办中国女子大学的基础。中国女子大学是延安干部教育历史上一朵绚丽的鲜花。
  一、延安时期中国女子大学的源流
  1、抗大的女生队
  1937年1月20日,红军大学第二期(抗大第一期)就有女生队,59人,金维映任队长。抗大第四期已发展为一个大队,654人,著名的红军女师长张琴秋任队长。
  2、延安外籍抗属妇女学校
  抗属妇女学校1937年11月创办,陈正人任校长,共办两期,培训300多妇女干部。
  3、陕北公学女生队
  1938年陕公二期第五队为女生队,100多人。
二、中国女子大学基本情况
  1939年“3.8”节毛泽东呼吁“我们要培养几千几百个妇女英雄,几百几千个妇女运动的职业家和博士”得到党中央和延安各界的响应,毛泽东带头为创办女大捐款300洋。1939年7月20日中国女子大学诞生,王明任校长。首届招生500人,八个班,一年后就增加到1000多人,十二个班。兼职教师有王明、陈伯达、丁玲、冼星海等等。开设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三民主义、社会发展史、妇女运动、生理卫生。其中高级班还有马列主义、中国问题、世界革命史、外国语、时事政治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女大的教育方针是以培养具有斗争理论的基础、革命工作方法、妇女运动专长和相当职业技能等抗战建国知识的妇女干部为目的。女大实行军事化管理,以队为单位、有健全的基层共产党的组织和组织生活,女大的校训是“紧张的学习,艰苦的生活,高尚的道德,互助的作风”。女大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上课在树下席地而坐,十人一孔土窑洞为宿舍,睡的草铺,吃的野菜,她们天天要砍柴、挖野菜、开荒种地。女大的口号和旗帜是“妇女解放的灯塔”、“国军精华”、“抗战先锋”。
  女大的校歌充分反映了她的无限魅力:“我们是妇女先锋,我们是妇女榜样,来自不同的四面八方,在女大亲爱地欢聚一堂。女大是我们的母亲,比母亲更慈祥,女大是我们的太阳,比太阳更光亮。要努力学习革命方法。学习理论武装,学习职业,又能学习道德修养,我们要深入农村工厂,我们要英勇的走上战场,一个个锻炼得如铁似钢,争取民族、社会和妇女的解放!”
  女大的学生群体有以下特点,一是平均年龄在18岁至22岁之间。二是家庭出身:有资本家小姐、富家之女和穷苦人家的子女。三是文化程度:有大学生、中学生和文盲。四是她们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2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行各业。
  1941年8月28日女大并入延安大学,女大两年多培训了2000多名妇女干部。学生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敌后根据地,深入工厂、农村,团结、动员和组织大批的中国妇女为抗战建国和妇女解放英勇奋斗,她们有的成为革命英雄,有的成为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领导人,有的成为著名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