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面

副 刊

 

返回主页

 
 

娱乐至死的《爆玉米花》:对西方杀戮文化的批判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爆玉米花》观后感

□韩红艳

  《爆玉米花》是英国当代剧作家本·艾尔敦探讨了暴力文化和暴力犯罪的剧作,是一出经典的悬疑喜剧,也是一出能震撼和警醒人心的社会批判剧。这是今年陕西省人艺的新创剧目,由年轻的王华导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新锐佳作。《爆玉米花》又叫《谁来负责》,讲述了一件震惊全美的惨案: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好莱坞导演布鲁斯和裸体模特回到自己豪华的寓所,却遇到了在购物中心特大杀人案的两个凶手,这两人还碰巧是他的影迷。杀手叫来了电视台的摄影记者,他们在全美国的电视观众面前与布鲁斯进行辩论,用枪逼着布鲁斯承认因为自己的电影才使得他们走上杀人的道路,以此洗脱他们的罪名,最后引发一场疯狂的杀戮。人们反思这场血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但是最后没有人为此负责。此剧深刻地批判了大众媒体宣传暴力文化,犯罪可以赚钱的社会现实,对艺术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辛辣地进行讽刺。
  一部好话剧,首先“剧本是戏剧的灵魂”。《爆玉米花》是本·艾尔敦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该剧开始在英国伦敦公演。因其用喜剧风格讲述一个悲剧故事,故事情节紧张惊险,社会批判一针见血,获得1998年英国戏剧最高奖项劳伦斯·奥立弗奖,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上演。剧中鲜明地指出,杀戮欲是西方文化中的暴力根源。杀手韦恩认为导演布鲁斯把杀人变成了一件“非常酷”的事情,正如剧中所说在“崇尚和信奉暴力”的文化中:“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这种文化里,我们都在呼吸着充满这种文化的空气。这一切不仅仅是那些从事犯罪的人创造的。”人是被“文化塑造”出来的,大众媒体为了赚钱,向人们“推销”种种暴力文化。电影院中的人们吃着爆米花,观看着那些充满性、暴力、杀人抢劫的镜头,在虚拟的世界中体验着真实的杀人快感,在他人的死亡里观看自己畸形的强大。该剧用悬疑的手法,显示出极其深刻的文化批判与文化觉醒的主题,体现出对于西方文化前景真诚的人道主义关怀。
  一个年轻的导演,一群年轻的演员,一个有创意的团队,他们演绎了一个“青春版”的《爆玉米花》。把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搬上戏剧舞台,是需要相当深的艺术功力,同样也要体现出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个演出团队充满活力,敢想敢做。尽管剧组只用了22天的排练时间,但是却能出色地表现出剧本所要传达的主题。剧情结构严格按照西方传统的“三一律”展开,高度集中紧凑。前戏一点点铺垫开来,人物依次出场,在戏剧情境中引发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气氛,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直到谜底被揭开的那一瞬间,死亡造成剧作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也让观众深深地思索。演员表演充满激情,甚至有点略带夸张,台词响亮而清晰,扣人心弦。
  同样,在灯光的设计、舞台的安排、人物的服装上面,也很精致到位。炫目的灯影效果,衬托出人物与剧情的相得益彰,对观众的视觉有强烈的冲击力;舞台的安排简洁明快,贯穿始终,有力地突出人物;人物的服装时尚靓丽,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和身份。剧组充分运用多媒体背景,力图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比如布鲁斯获得最佳导演奖,后面的背景是奥斯卡颁奖的大屏幕,而舞台底下的“我们”则成为奥斯卡颁奖现场的观众,他对着底下的观众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这出用“戏中戏”的表现方法,让观众身在戏中,而戏如人生。
  这个戏刚刚上演,在彩排的时候,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有的地方还不够完美,还需要进一步地去完善流畅。相信接下来的每一场演出,都能给他们更多的技巧和经验,他们的表演一定会达到行云流水般的境地。观看此剧,确是一部视听的饕餮盛宴。同样,此剧在貌似荒诞的剧情中,也揭示出当下我们的真实生活。我们同样生活在一个大众媒体把持话语权的时代,一个暴力文化充斥的时代。该如何面对这个人性“恶之花”的难题,我们依然很困惑,但是此剧会让我们很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