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问题研究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课题组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视察期间指出,“陕西是西北地区重要省份,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这一句话,准确指明了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一、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陕西就积极行动起来,找寻自己的位置。2013年11月提出,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定位,随后紧紧围绕“新起点”做了大量的工作。
习总书记对于陕西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新定位,显现了中央的远见卓识。这不仅从陕西自身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把陕西放到了国家“一带一路”整体发展的大战略大格局中进行考量。总书记指出,“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的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现在回过头来看,陕西当年的“新起点”定位,更多的带有乡土特色,关注陕西多了一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众多“节点”交汇、交织在一起的网格状大格局,有了像陕西这样的一个又一个“节点”的良性发展,才能促进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有序推进。
2015年春节之后,陕西掀起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高潮,并根据习总书记对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迅速调整发展思路、谋划发展目标。提出,不仅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义务,更有引领、带动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发展的责任。7月出台了《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对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科技教育、经贸合作、对外开放、生态环保、金融合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的定位,使陕西找寻到了发展的契合点。
二、陕西建设“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的落脚点
陕西进行重要节点建设,应主要围绕交通枢纽、物流、文化、金融、经贸合作等方面,顺势而为。
(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贯通作用
加强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和口岸设施建设。打造适合“一带一路”发展的无缝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铁路建设的重点应放在高铁项目上,陕西要积极参与新欧亚大陆桥快速交通干道建设,加快推进西安至兰州客运专线建设,推进丝绸之路西安新筑站铁路货运核心枢纽建设。
公路建设上,推动中国西部-中亚国家高速公路对接,争取“上合”高速公路第一阶段从圣彼得堡延伸至西安。
积极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港。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航空城实验区联动发展。
加快建设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的信息网络高速路。开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数据业务,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一带一路”城市信息交换枢纽,创建欧亚电子商务交易及展示平台。
口岸建设上,打造西安国际港务区这个全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
(二)增强物流通道的通达能力
建设商贸物流通道,提高货物通行能力,为物流提供完善的服务。
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进程,整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资源,建设西安国际中转枢纽港。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加强与沿海、沿边省份及港口的合作,将沿边、沿海口岸功能向内陆延伸。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园区的准备工作,在2014年申报的基础上,2015年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申报方案,通过自贸区申报给物流中心建设注入动力。
协调“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与其他中欧快线间的关系。现在运行的多条中欧快线货运列车存在不同程度的货源竞争,需要更有效地布局。陕西要积极推动布局整合工作,力争“长安号”通过市场的洗礼能够发展壮大。
(三)拓宽科教文化交流的平台
继续举办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全力申请建立新的合作平台。重点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园”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国际合作“科技创新特区”。
组建“一带一路”大学合作联盟。加快杨凌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在陕西建设中国文化中心,组建陕西省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贸易中心。支持并加快推进西安领事馆区规划与建设。打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示范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
(四)稳步推进能源金融中心建设
打造立体的融资平台,加快建设服务西部、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建设西安金融商务区、西安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园区和西安曲江文化金融示范园区,推进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积极吸引欧亚各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证券交易中心、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总部、金砖五国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绸之路基金的分支机构落户西安等。争取在西咸新区设立能源现货交易所,加快丝绸之路能源金融贸易中心建设。
(五)丰富经贸合作的内容和形式
陕西要吸引沿线国家各类企业在陕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基地,加速高端要素聚集。陕西要积极引进以色列的现代农业、德国的装备制造业、法国的飞机制造业、俄罗斯的能源化工业等。推动共建能源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有色冶金、食品纺织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特色出口商品基地和中亚五国能源交易平台。加快陕韩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西安。推动陕西的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发、深加工当地的优势资源。
三、陕西建设“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的举措
要运用古人的“合纵”、“连横”之策,构建立体的“一带一路”联盟,形成通达的立体合作网络。
(一)纵向方面,要上下衔接
“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需要上下政策贯通。
1.向上:重心在于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中央战略布局。
陕西要率先理解、领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意图和部署,按部署制定本节点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当前,要把“一带一路”战略和“三个陕西”建设融为一体。比如在投融资、用地、税收、项目等方面,要为在陕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使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在陕西这个节点贯彻得力。
2.向下:重心在于完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区域布局。
陕西的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地域各具特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也有所不同。
关中,处于欧亚大陆桥的通道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把关中打造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引领西部省份的改革开放。陕南的商洛可以和关中的咸阳、渭南、宝鸡抱团打造关天经济区,沿着陇海铁路直接向东向西两个方向发展。
陕南,处于长江流域,要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进而通过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
陕北,处于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煤气油等资源以及较强的生产能力,要借助“一带一路”的平台,增强与中亚、中东、俄罗斯等国家的能源装备、人才、技术等进行有效的对接,提高能源开采和加工水平。
(二)横向方面,要合作共赢
陕西要与沿线各区域相互借力发展。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各节点之间的协同发展。
1.政策衔接。一是要与中央政策准确衔接。陕西要率先贯彻落实好中央政策,为其他省份提供经验。二是各省区市之间政策衔接。陕西要了解各省区市政策,进行省际间政策协调。三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策衔接。陕西要率先了解沿线各国的政策,通过政策沟通,使合作更加顺畅地进行。
2.机制协调。陕西要完善各种要素市场交易机制和平台建设,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2015年陕西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政府定价范围已经缩小到了54%)。
陕西要牵头加强“一带一路”对话机制建设。陕西可以牵头组建节点城市俱乐部,建立节点之间沟通协调的机制。陕西可先牵头建立西北五省区联合发展机制协调俱乐部,进一步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和相关国家。
3.资源互补。陕西要积极与西部各省区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商讨如何搭建资源共享的平台。比如陕西的能源机械与中亚的能源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互补资源,帮助资源国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深加工和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合作。
4.文化交流。陕西要积极搭建人文交流和科教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深挖“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呼应今天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要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积极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园”、“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城”项目的建设进程,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交易中心,创作出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丝路题材影视剧。邀请中亚“陕西村”的“乡党”及商人来陕省亲、考察,援建“陕西村”医院,深度挖掘东干文化。
要充分发挥陕西科教大省的优势,为“一带一路”精准合作提供“智库”支持。陕西可牵头进行“一带一路”联合智库建设,联合沿线省区的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大学携手成立高层次的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资政服务的智库机构。
课题组组长:宦 洁
课题组成员:纪 昱 胡金荣
钟卫国 陈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