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面

副 刊

 

返回主页

 
 

参观日本井盖博物馆

□王秀梅

  前些日子去日本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里优美的风景,而是街道上那些特别的井盖。只要细心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下水道井盖非常“有文化”。和我们国内灰突突的井盖相比,日本的井盖简直是艺术品。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下水道井盖,上面印有动物、风景、历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非常引人注目。听导游说,他们还有井盖博物馆呢,大家非常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去参观。
  大巴车一路载着我们来到了井盖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大概有6000种井盖。博物馆的讲解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日本井盖文化的由来。
  早在19世纪50年代,最初设计这些井盖是为了防滑。在梅雨季节,摩托车、自行车在井盖上滑倒的事故屡有发生。工程师就增加了一些凹凸图案改善井盖表面纹路,这样防滑又美观。
  但“在井盖上使用漂亮图案”这一传统始于19世纪80年代,那时,日本的城市下水道系统成本昂贵,却毫不显眼,为了能够受到广大的民众关注,设计师想到了“让井盖表面更加视觉化,更加吸引眼球”的主意。政府鼓励各个城市、乡镇和农村自行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设计。渐渐地,个性井盖在全日本流行起来。
  日本井盖的图案设计还有一定讲究。但一般来说不可采用真人图像,无论多么引以为傲的伟人,被踩在脚下恐怕有些失敬的意思。同理,虽然名胜古迹常被使用,但国宝级的神社或寺庙却不能出现。
  不同形状的井盖用途也有区别。比如消防栓的井盖大多是方形,上面刻有消防队员的卡通图案。不同的花纹还有利于明确各行政主体的管辖范畴。市和区、町各级别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盖上分别采用市花、区花、町花,一旦需要维修,立刻就能识别责任主体。如果是私家用地的下水道,则会在井盖上标有“私”字,以示区别。
  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住宅区附近都设有“紧急避难场所”。有的避难所周围的井盖上,除了用箭头指示方向外,还涂上颜色,黄色箭头表示离避难所200米以内,红色则为100米以内。
  现在,井盖已然发展成为日本的一种城市文化,还出现了很多的“井盖粉丝团”,他们成立自己的组织、网站、论坛,其狂热不亚于对动漫、流行音乐的追逐。
  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到做工精致,成为一门艺术,日本城市的经营理念,值得每个国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