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与文王的爱情
□曾文芳
周代典籍《诗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第一篇《关雎》以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以及描述了一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曲折和美的爱情故事,而在浩瀚的古典诗海中夺目璀璨、脍炙人口!据说这首诗记述的是周文王的爱情。
周文王(公元前1152—前1056年),姓姬,名昌,是开辟周原、扎下周室根基的先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孙子。他从小天资聪慧,内心仁德,被亶父指定为西伯侯季历的继承人,故又称西伯昌。
西伯昌继位后,生活简朴、勤于政事,他广罗人才、发展农业,使岐周迅速强大至于“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伟人总是命运多舛,他曾为崇侯虎所谮,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长达7年,丧子忧困中“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此说为《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所证实。西伯昌在位50年,死后追封周文王。《诗经·文王》歌颂他的伟绩:“亹亹文王,令闻不已…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有趣的是,这么一位志向远大、建立奇功的真英雄也难过美人关。据说,才华横溢、踌躇满志的少年姬昌来到洽川(今渭南合阳县)湿地处女泉附近,见到了天姿国色的太娰,立刻神魂颠倒、茶饭不思,一心要娶她做妻。然而,大胆而鲁莽的初次求爱却遭遇了失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原来,聪明淑贤的太娰要确知姬昌究竟是一时迷恋于她的容貌,还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真爱。姬昌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段佳缘终成正果。
这场“王子与公主的婚礼”可谓旷古绝世。《诗经·大明》记述:“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那时候还没有造桥的技术,然而渭水泱泱,载着长长的迎亲船队,由姬昌亲率浩浩荡荡奔向洽川迎娶他的新娘,又在新都丰京(今西安户县)的沣水畔、群舟上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可敬的是,美人太娰成为文王正妃后分忧国事、严教子女,深得百姓爱戴,被尊为“文母”。她的儿子武王伐纣成功,成为第一代周天子。
生活孕育、滋养了文学,并赋予它鲜活的血脉和深沉的灵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以真情打动人心,才得以源远流长。儒家推崇君子人格的多维塑造,孔子在整理《诗经》并把它作为教科书时,《关雎》被放在了首篇,或许正是为了表达这位圣人对人生最美好爱情婚姻的理想,那就是:有貌,有才,更要有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