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面

副 刊

大唐帝国的细枝末节

返回主页

 
 

舌尖上的唐朝美食

□刘颖慧

  自从习总书记光顾过庆丰包子铺后,这家北京老字号俨然成了包子界的领头羊。近日,庆丰包子铺又成立了包子文化研究中心,立志要将包子文化发扬光大,引入芝士、咖喱等新奇口味。庆丰包子铺的招牌——猪肉大葱包子被习大大钦点后,一夜间风靡全国,南方人民纷纷好奇:“猪肉大葱包子是什么味道的?”其实,葱肉馅的包子几乎是现今文献记载中,历史最悠久的口味了,它来自于唐代。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段唐朝逸事:在武周时期,有一位侍御史名叫侯思止。他吃饭时每每叮嘱厨师:“与我作笼饼,可缩葱作。”也就是让厨师少加点葱,多加点肉。人们于是送他一个外号,叫“缩葱侍御史”。可见肉和葱在唐代便已成为包子馅的经典搭配。
  除过包子,唐朝的主食以饼为主,各种饼多达几十种(其时各种馒头也叫饼,饼的概念比现在大)。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里就提到“世重饼啖”。各类史书、小说、诗歌里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饼,比如蒸饼、煎饼、胡饼、汤饼等等。当时的肉食,以羊肉为主(吃牛肉是犯法要被重判的,猪肉虽有但不太多),而羊肉有个问题就是膻味大,所以能去膻味的胡椒是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域运来的,在当时地位极高,价格也非常贵。唐人吃不吃鸡鸭鹅肉呢?有个小故事:唐初一度禁止御史到地方时吃请,尤其是不准吃肉,但唐初名相马周到地方特别喜欢吃鸡肉,然后就被人告了,唐太宗说“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意思大约是我怕铺张浪费所以禁止御史吃肉,但是吃鸡怎么能算肉呢?另外,当时唐朝渔猎风气很盛,钓鱼很常见,而且当时有道非常非常有名的菜——“切鲙”,其实就是当今的生鱼片。打猎得来的猎物,诸如鹿、兔子、野猪、熊,也经常出现在唐人的菜单里。
  再说蔬菜,现在很常见的西红柿、土豆、青椒、红薯、洋葱、辣椒、玉米当时都没有。即使现在常见的大白菜(当时叫“菘”)、菠菜(当时叫“波棱菜”)都不算是常见的蔬菜。那么当时最常见的蔬菜是什么?秋葵,叫“冬苋菜”,杜甫有诗云:“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现在已经不大常见了,只在南方部分省市还有吃。另外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蔬菜,叫做薤(xiè),杜甫同样有诗云:“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现在这菜也还有,名字叫“藠 ( jiào)头”,但同样也很不常见了,只在南方部分省市还有。
  至于烹调,当时辛香料已经很丰富,常用的花椒、胡椒、豆蔻、桂皮、陈皮都有了;也有些比较复杂的调料,诸如豆豉、豆酱,葱姜蒜也都有了。只不过当时的做法比较单调,基本就是煮、蒸、烤三种,炒什么的要到宋代才有。很多古诗里都提到了当时做饭用的调料,诸如“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去骨鲜鱼脍,兼皮熟肉脸”(猪肉蒸了蘸蒜泥、烤鸭蘸椒盐、生鱼片、带皮的羊或者猪头肉);再如“鲂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等等,都能看出来唐人对于调料使用跟现代已经很接近了,做法也很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