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面

副 刊

大唐帝国的细枝末节

返回主页

 
 

长安城内买“东西”

□刘颖慧

  现代人购物简称的“买东西”,是否有人疑惑过为什么汉语说是买“东西”,怎么不是买“南北”?这得从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说起。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这首描写唐代京城贵族少年冶游的著名诗歌写的就是当时的长安城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今天的西安, 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它东西长9.7千米,南北宽8.6千米,全城周长36.7 千米,面积约84平方公里,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代罗马城的7倍。此后的几百年间,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进行工商贸易,鼎盛的长安城自然也不例外。唐长安城设东西两市,东市和西市就是唐长安城的CBD;当然不但是全国商业交易中心,也是东亚、中亚各国贸易集散中心。这里商贾云集,邸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
  大唐东市大约在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以西、西安铁路局以北的地方,今天西安交大校园部分就建在东市之遗址上。其街宽近30米,约是西市街宽的1倍。东市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就是今天西安的曲江新区或高新区,是富人聚居区,所以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东市》)。要是在今天的西安,就是中大国际或世纪金花,卖的都是一线名牌。
  而西市,今西安东桃园以东、糜家桥以西、东桃园桥以北、劳动南路市场位置。新复原的大唐西市就在今天西北工业大学以西。唐朝西市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因为这里买卖的是百姓生活必需品,西市交易量肯定比什么“香奈儿包包”之类的奢侈品大很多。且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这里是大唐外国人聚居区,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又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大食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这些外国的客商以带来的香料、药物卖给中国人,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为什么唐长安城要买商品,必须去东西两市?因大唐初期把长安城划分为108坊,大唐律法规定坊内只能住人,不能进行买卖贸易;不能像今天你看你家周围几个居民楼住的人多就在楼下开家超市;或者搞一家24小时经营的肯德基快餐店,不行。朝廷规定了,晚上要宵禁,该回家的都回家,别想着在外边吃烤肉喝啤酒什么的。
  因为买东西卖东西只能在东市西市,久而久之,形成言传至今汉语的口头语:“干什么去啊,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