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准确把握经济增长目标对稳增长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2-04-20 17:14:51     来源:西安日报(2022年3月14日) 分享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预期目标。2021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稳居全球第二位。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进入2022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扰动仍然存在,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要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面临很多挑战。因此,准确把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对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求收缩指的是出口高增长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消费增长放缓、房地产的下行压力等所致。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较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稳健供应链带来的出口替代效应,国内消费和投资相对疲弱。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下降至5%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5%,但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够稳固。供给冲击指的是原材料价格因限电、限产过快上涨,PPI同比年内冲破了10%,创下近几年来的历史新高,但由于需求不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市场主体产生了较大的挤出压力。预期转弱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疫情反复,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再叠加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预期产生了扰动。对照疫情前2019年6%的GDP增长率,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实现5.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必须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上述政策是确保实现5.5%左右增长目标的政策组合拳,可从政策逻辑、政策工具和政策预期三方面进行把握。

        从政策逻辑看,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以确保宏观基本面稳定;微观政策是通过对企业减税、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的着力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科技政策旨在激励科技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改革开放政策要有序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以国企改革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区域政策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社会政策要从保民生出发,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长租市场等,解决好就业问题,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等。上述政策从宏观到微观,改革到创新,经济到社会,国民经济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成了2022年经济政策的框架。

       从政策工具看,重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提升,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包括今年财政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和直达资金额度,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货币政策要发挥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总量功能在于保持宏观杠杆率的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结构功能是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从政策预期看,要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质量提升。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不少于1100万个,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保持就业稳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等。

  

       作者:杨洁  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汪婷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