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准确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3-01-06 17:03:46     来源:西安日报(2022年11月28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并强调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要要求,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显微镜、望远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根据新时代发展变化着的实践,着眼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符合时代特征、满足时代要求的运用、发展与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为我们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价值理念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战略布局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进行整体谋划,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共同富裕;在实施路径上,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信念的坚定源于理论的清醒。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就是要坚持战略定力,沉得住气、稳得住神,不因一些风险挑战就轻易改弦更张,不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改变道路、旗帜和方向,更不能轻易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理论探索,在思想理念、政策措施上,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既坚持优良传统要弘扬,同时又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聚焦我们党面临的实际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积极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品格。新时代十年,我们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涉险滩、破坚冰,持之以恒纠“四风”、刮骨疗毒反腐败,啃下了贫中之贫的“硬骨头”,等等,都是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新时代科学思维方式,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把这些科学思维方式统一起来,强调以战略思维布全局、以历史思维观大势、以辩证思维抓根本、以系统思维谋整体、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法治思维求善治、以底线思维补短板,形成了新时代科学思维方法论,赋予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创造性地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伟大的思想从来不是狭隘的、封闭的,而是贯穿着世界眼光、世界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中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同时也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命运,把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责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恢宏视野和战略思维,鲜明提出关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提出并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选择。

  “六个必须坚持”相辅相成,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我们要在学习贯彻中认真领会“六个必须坚持”,努力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者:杨晓英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编辑:汪婷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