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30 09:43:51     来源:陕西日报(2024年5月30日)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不仅对繁荣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安排,也是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使新质生产力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展示出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以新质生产力打造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以科技创新为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劳动力高水平新优势。陕西作为科教大省,高校、科研机构众多,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充分利用科教和文化优势,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优化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将人工智能、数字治理等前沿课题融入课程设置、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升人才与社会需要衔接的适配度;科研机构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创新,打造国家级科学技术研发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企业要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善于运用数字技术挖掘陕西文化资源,促使陕西数字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二是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资料换代升级。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要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资料高级化,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提升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劳动资料现代化转型,实现陕西数字文化产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陕西数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三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劳动对象多样化新优势。重视数字、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成为新型劳动对象的趋势,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提升收集、分析、运用劳动对象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促使数字文化产业更新生产方式、实现技术升级、促进产品创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深挖产品的潜在功能和属性,促使陕西数字文化产业从生产单一数字文化产品向多样数字文化产品模式转型,拓展陕西数字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以新质生产力培育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陕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要聚力打造现代化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一是以科技创新赋能数字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生产模式向智能生产、数实交融转化,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数字文化产业转变,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陕西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向产业化、集约型转变。积极培育数字文化高端业务,拓展新型文化服务,提升数字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二是深挖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新技术擦亮传统文化产品品牌。通过数字智能生产平台优化数字文化产品生产模式,对传统文化进行IP化开发的同时,建立数字文化产业供应链体系,打造智能化、多样化、规模化的数字文化精品项目。以数字技术赋能,做大做强“西部影视”“陕西民歌”“秦腔艺术”等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数字影视、数字艺术、数字演播等新型文化业态,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培育陕西数字文化新的增长点。三是优化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强对数字文化产业的顶层制度设计。完善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策支持力度、具体措施、执行标准;优化资金支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专项补贴等形式,促使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作发展模式,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资金、技术、人力保障,为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良好的政策驱动力。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融合”。发挥数字技术对陕西数字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以跨行业融合、跨平台融合和跨领域融合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推动跨行业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内部和外部融合,如文化与旅游融合、出版与文艺融合、文化与教育融合、文化与饮食融合等。以科技创新寻求各行业融合的最大公约数,盘活传统文化资源,以陕西文化的品牌效应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陕西文化品牌,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推动跨平台融合。通过线上线下文化产业相融合、平台之间相融合,利用数字技术为用户营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专区,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培育现代数字文化产业群,形成数字文化产业能量倍增效应。鼓励文化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网络宣传、网络销售、网络服务,开拓数字文化消费市场,根据不同地域的消费者需求定制文化产品,以数字经济加快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加强跨地域融合。增强省内外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以“共商共享、共治共建”的理念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数字共享,发挥陕西省科研、文化、教育的优势,破除地方保护壁垒,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生产要素流动,吸引更多人才、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向数字文化产业靠拢,以“新融合”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陕西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要平衡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首先,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做好“新生态”的顶层设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数字”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制定绿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陕西数字文化产业绿色发展的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其次,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加强绿色新基建项目建设,引入绿色生产技术培育和发展绿色数字文化新业态,拓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打造绿色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发展。发挥数字文化产业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文化产业资源利用效率。最后,以法律制度规范“新生态”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完善数字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开放的态度构建数字知识产权规则体系,既要鼓励大数据、算法、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又要以审慎的态度有效防范数字技术“滥用”,理性规制数字技术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落实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条例,对相关配套规章和实施细则及时查漏补缺,为推进陕西数字文化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全过程制度支撑。唯有如此,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同时,降低影响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环境的风险因素,才能推动陕西数字文化产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作者:赵靖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