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发布时间:2024-08-29 11:09:31     来源:陕西日报(2024年08月19日) 分享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其重要特点。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位置,谋划和部署一系列重大任务和举措。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制定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和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有过生动的比喻:“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嫦娥”奔月、“羲和”逐日、“天问”探火等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涌现,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聚人、用人、留人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的研究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项目。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对等的原则,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央地共享税分享比例。制定金融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破解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优化土地管理,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使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的协同,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已全面取消了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医疗、电信领域的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同时,继续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规划了蓝图。我们要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杨洁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