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8 11:22:31     来源:《陕西日报》(2025年08月28日)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50905141514.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文中指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陕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利用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为抓手,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加速演进,国际经贸规则重构、全球经济秩序面临重建。自贸试验区作为贸易“特区”,成为化解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缓冲地带,为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中注入确定性因素,为稳定全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2017年4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8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参与世界市场体系、国际要素循环、全球产业分工的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协同周边、服务全国、融入全球的新格局。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保障,提供开放平台,特别是中欧班列(西安)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平台建设的亮点。陕西自贸试验区通过差异化探索,形成多个功能区,充分用好开放平台和贸易规则,推动陕西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如西安高新功能区聚集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西安经开功能区聚集了先进制造业和印刷包装业产业集群;国际港务功能区成为集电商、交易、采购、配送、物联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集散地;西安浐灞功能区通过会展产业带动金融、文旅、商贸产业发展,搭建了“会展+”产业体系。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以及秦创原先导区的优势,以改革创新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发展。


       塑造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基本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新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活力。陕西自贸试验区结合陕西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投资改革、贸易监管、人文交流、产业发展、金融创新、通道建设等多领域推动陕西开放型经济上台阶。如自贸试验区围绕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加快特色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实施了舱单归并、航权开放等多项创新举措;《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着力保障粮食安全》等改革成果,意味着陕西自贸试验区依托制度创新优势,积极构建从产能合作到技术输出、粮食运输、金融支撑的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塑造陕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陕西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走深走实。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建设中欧、中俄等国际合作园区,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建成西部首个能源类走出去特色供应链合作平台,实现本土企业资金、技术、设备有效输出。加强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揭牌建设。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创新港聚集11家国际合作研究机构和外资企业。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技术、标准和人员对外交流。自贸试验区推动区内外联动创新,协同市、县资源禀赋,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在延安、铜川、安康、宝鸡、渭南和韩城等6市相关开发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推动向协同创新区下放(委托)事权工作;另一方面开展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强化自贸试验区内部的联动发展。西咸新区将沣西新城创新港、泾河新城院士谷共计近20平方公里作为协同创新区开展试点,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与西安浐灞功能区联合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陕西自贸试验区与深圳前海等21个国内自贸片区共同发起成立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47个国内自贸片区、境外产业园设立特殊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创新联盟,在投资改革、贸易监管、人文交流、产业发展、金融创新、通道建设等多领域形成合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陕西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自贸区和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在首创性、集成性、差别化、带动力上努力取得新成效。围绕产业链集成创新,陕西探索建立参与世界市场体系、国际要素循环、全球产业分工的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协同周边、服务全国、融入世界的全域开放格局。扎实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全面运营,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项目建成投用。2024年陕西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48.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0.2%,高出全国13.8个百分点。2024年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985列、货运52.4万标箱,陕产货值占比超40%。


       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推进制度型开放、开放通道建设、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等行动。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法治自贸建设,提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全力打造开放、便捷、高效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陕西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持续增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强陕兴秦的关键一招,持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通道能力为基础,以政策创新为驱动,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国际化服务为纽带,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全域开放体系,在扩大开放中打开发展新天地。


       作者:陈心宇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