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举办第四期青年博士论坛
6月27日下午,研究生院第四期青年博士论坛在学苑宾馆502教室成功举行。本期论坛特邀我校哲学教研部高层次引进人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何利君担任主讲。她以“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形态与困境”为主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论坛由研究生院院长张洪春主持。
何老师在讲座中系统阐释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使命、主要形态与理论困境。她强调该学科的研究使命在于探求环境保护的道德理由与依据,从而将道德关怀范围从人类社会拓展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具有约束力的生态责任规范体系。在理论形态方面,她逐一分析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说、生物中心主义及生态中心主义等几种环境伦理学形态,并梳理总结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趋向和争议焦点。在此基础上,她重点剖析了环境伦理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其一,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两极对立,割裂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其二,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思维,可能阻碍将伦理关怀范围扩展至自然界;其三,对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主张,可能陷入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二元论”;其四,环境伦理学缺乏对于事实与价值、“是”与“应当”之间逻辑关系的详细论证。基于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困境,何老师指出,建构中国环境伦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学界亟待研究的关键课题,并鼓舞在座研究生对此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研究。
张院长在总结中强调,本次讲座蕴含两大核心启示:其一,学术研究应秉持“历史性”与“共识性”双维视角,既需溯源理论演进脉络,更要开展跨学派横向对话,此方法对人文社科各领域均具普适性;其二,文科生须构建“积累-转化”的学习闭环,通过原著精读夯实知识根基,在汲取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独立思考,最终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学术蜕变。他特别指出,何老师的讲座既是学术方法的典范,更树立了“以读促思、以讲促研”的成长标杆,号召全体研究生珍惜校园时光,在深度阅读中筑牢学术根基,在实践演练中锤炼表达能力,为长远发展积蓄核心竞争力。
研究生院2023级、2024级硕士研究生约40余人参加了论坛。
撰稿:2024级硕士 伊倩茹 编辑:李雅博